酒泉市文化惠民新“夜”态激发群众文化活力
发布日期:2025-04-03为深入推动全民艺术普及,丰富群众夜间文化生活,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导向,积极探索“文化夜校”新模式,通过多元化课程、专业化教学、公益化服务,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充电站”,让市民在工作之余享受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多元课程,满足多样需求。酒泉市各文化馆立足本土资源优势,结合市民兴趣,精心打造多元化文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覆盖音乐舞蹈、书法美术、非遗技艺传承等多个领域,并特别组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名家、文艺骨干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创新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课堂互动+创作指导”的教学模式。肃州区文化馆开设的书法、舞蹈、声乐等课程,将授课时间灵活设置在19:00—21:00,通过错峰教学有效解决上班族工学矛盾,切实实现“文化惠民不打烊”。玉门市文化馆打造的“文艺夜校”品牌,陶埙演奏班等特色课程不仅吸引全龄段市民踊跃参与,更通过沉浸式教学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非遗传承生态。
双线教学,延伸服务半径。为提升市民参与便捷度,文化夜校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与服务效能。线下教学依托各文化馆的专业场地,配备优质教学设施并组建专业师资团队,通过现场示范与一对一辅导确保教学质量;线上整合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公共文化云等数字化载体,系统录播并上传艺术鉴赏、非遗技艺等精品课程资源,构建起“文化慕课”学习矩阵。这种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既支持市民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安排学习进度,实现随时回看强化学习效果,更突破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文化资源,切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市民踊跃,文化氛围浓厚。自“文化夜校”开办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市民群众的热烈追捧,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每逢授课时段,各文化场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踏上文化艺术研习之旅。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系统专业的技法传授,也有学员间切磋交流的思维碰撞,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今年以来,全市文化馆已累计开设“文化夜校”课程116期,参与群众超2000人次,成为市民夜间文化生活新风尚。
“文化夜校”是将专业艺术教育普惠化、将文化服务时段延伸化的创新实践。未来,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将进一步深化“文化夜校”建设,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资源合作,拓展服务场景,为城市文化繁荣注入新活力。
-
为豫港文化交流架起新桥梁——访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以创新形式展现了古老文字的魅力,为香港青少年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生动教材。”7月11日下午,“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开幕式间隙,香港中华文化
发布日期:2025-07-14 -
以文化“软实力”激活治理“新动能”
丰水宝邸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内墨香氤氲,“翰墨传情、国韵生香”国画班正热烈开展。党总支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针对老年居民普遍反映的“退
发布日期:2025-07-14 -
浙江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阵地活起来 精神富起来
“咚哒,咚哒,咚咚哒……”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文化礼堂内,跟着非洲鼓的节奏,孩子们拍手跺脚,笑声不断。这是日前嘉兴市文化特派员金凯文带来的音乐互动课堂现场。从7月2
发布日期:2025-07-14